公開 007 [2011-05-04 23:23:41 ]
我喜歡看廣告但卻很討厭一直看到重覆的廣告,同樣的廣告沒隔多久就播一次,一個小時內同樣的廣告就出現近十次,看得很心煩,反而會引人生厭,對它產生疲勞倦怠感

就算是自己很喜歡的廣告,過度暴露還是會讓我不太喜歡,應該說是看膩了
記得我高中時超愛吃薯餅,常常吃一個還是覺得太少,有一天就一口氣買了六個,結果....我從此討厭了薯餅,有好幾年都不碰了。
雖然一個是看膩一個是吃膩,但其實都是相同的道理,適度才是最好的方法。

廣告能讓我知道很多新資訊,有好玩、有趣、創新、奇怪….等等都有,但不代表會刺激我去消費,原則上我都是有需求才去消費,或是....和我自己興趣相近的商品,不然,對於再誘人的廣告訊息我也只是看看而已。
公開 007 [2011-05-04 22:45:29 ]
廣告並非全然都是商業性廣告,還是有許多的公益廣告。但不可否認的是商業性廣告所佔的比率遠超過於公益廣告。商業性廣告讓消費者對於陌生新鮮特別的產品會有好奇心,如果加上誇大渲染的旁白確實有可能引起消費者感興趣,再加上不斷強力反覆播送,消費者上鉤的機率就更大了。

廣告的吸引閱聽大眾的手法很多,廣告人性化、人員接觸、溫馨與溫暖之感覺、軟性打動感性訴求,引發消費者之感受與情緒,而若能與消費者的經驗相結合,更能誘其產生共鳴…等等。像汽車廣告總是打親情牌,那是因為它的目標消費群多數是家庭,以闔家歡樂的畫面來感動許許多多的家庭。

沒錢登廣告的品牌雖然不一定是表示品質不佳,但現今缺德的黑心貨流竄在市面上,消費者憑一分錢一分貨的想法去選購有保障的品牌,也無不妥。當然,廣告在傳遞事實時,其實並非全部的事實。廣告一定是凸顯其優點來吸引大眾,至於其缺點,盡量避開不提,就是等消費者買了之後自然就會發現了。像是課本中提到牙膏預防蛀牙,但究竟是因為牙膏的成分可預防蛀牙還是好的刷牙的習慣呢?還有請牙醫代言是真心推薦還是因為受雇推薦呢?
大多數閱聽人認為廣告便是說服消費者購買產品,使之產生消費行為,這是一個迷思。事實上,對於新產品的廣告,僅是要讓閱聽人覺察到新產品的存在,這些廣告設計為創造閱聽人的內在情感連結,並與廣告中呈現的產品趨於一致即可。

然而最普遍的廣告意圖效果,則是「增強」(reinforcement)。多數廣告具有目標群眾,對於那些潛在的消費族群,廣告被設計為提醒這些閱聽人成為消費者,就是強調該產品的存在,(製造“來買我吧!”的氛圍)以及強調該產品具有優良特色。(我很棒,我是您的第一選擇)
無所不在的廣告,它的低介入感讓人毫無防備之心。這就是「潛意識廣告效果」其實也是指「無意識影響的廣告」,就潛意識而言,我們察覺不到該訊息;然而無意識,我們確實察覺到該訊息,只是不會去意識「察覺」的行為,因此,該訊息被植入我們的潛意識而未被察覺。

當然,其實並不需要那麼辛苦的去防衛任何事,對任何事都那麼嚴肅這樣的生活也太累了,只要是買到自己喜歡且用的很開心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公開 Yuyu [2011-05-03 00:35:22 ]
對於日本311海嘯地震的報導暴露出不少問題,個人對於台灣媒體的報導與NCC的態度有些感觸,分享如下:
  日前,在媒體上炒作的沸沸揚揚的日本311海嘯地震事件,導致全台人民人心惶惶,從「日本311海嘯地震」的一連串報導中可以深刻了解做為媒體的社會責任感以及資訊透明化程度,不僅如此,更該令人注意的是新媒介在重大民生事件中的新角色定位,姑且不論「日本311海嘯地震」迄今是剛落幕還是僅揭開冰山一角,不可忽視的是媒體民眾與事實間所設下的輿論氛圍。
  媒體的責任感在許多重大事件,或是影響民生事件中體現在兩方面:真實報導和控制過度膨脹輿論。也就是媒體責任在兩個極端方面的控制。 「真實報導」:即指不要讓報導游離於道德尺標,要堅持職業道德的原則。「日本311海嘯地震」在台灣報導初期,媒體毫無頭緒地僅只能以一些僅有的資料進行報導,更由於災情不斷、採訪不易,使台灣失去了提前揭露真相、減少損失的可能,但在此之中可以了解到的是當媒體替民眾站在安全問題的前方時,所關乎的不僅僅是報導的風光,而是大眾的利益,這就是融入了媒體的責任感的意義;「控制過度膨脹輿論」:即指利用媒體力量適當控制負面社會效果,維持社會穩定。新聞價值向來傾向於利於社會穩定的有推廣性以及公眾利益的「好新聞」,當「好新聞」與真實報導原則相衝突的時候,適時選擇真實報導,並控制過度膨脹的輿論力量,不至於引發不必要的恐慌甚至動亂也是應該的手段。
  NCC在此就需維護各家電台競爭的秩序,在重大危機事件危害下一代健康的情況下,更應該側重的是真實報導性,以及及時警醒廣大群眾的危機意識,引起各方關注,將損失降到最低。面對這樣國際性的新聞,NCC對於新聞真實性的報導不易評估,在這次海嘯事件,許多電台媒體爭相報導的時候,NCC並沒出面協調、把關新聞報導的正確性,NCC的目的是需要將資訊透明化的程度,讓民眾擁有更多「知」的權利,讓民眾可以透過政府公部門網站知道許多民眾該「知」的資訊。
  在未來關係民生的重大事件,特別是公共危機處理實踐中,媒體的責任感就體現在既堅守事實原則,又把握控制尺度,真正為民生擔起責任上,新媒體更應在公眾事件中體現「公民媒體」的效應和力量,如果為蠅頭小利所動而喪失原則,帶來的是自身公信度的下降。
公開 Yuyu [2011-05-03 00:19:11 ]
感謝同學們提供這麼多NCC與FCC的相關資料,我想補充關於NCC的職權,我國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是一獨立於行政部門之監理機關,不僅符合國際潮流,也為亞洲創舉唷。NCC委員將依通訊傳播基本法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之規定,掌理通訊傳播專業管制性業務,將嚴守客觀、中立及專業立場,以確保通訊傳播市場有效競爭、保障公眾利益、促進通訊傳播服務業發展及提升國家競爭力。以下就是目前NCC職掌的部分:
1.通訊傳播監理政策之訂定、法令之訂定、擬訂、修正、廢止及執行。
2.通訊傳播事業營運之監督管理及證照核發。
3.通訊傳播系統及設備之審驗。
4.通訊傳播工程技術規範之訂定。
5.通訊傳播傳輸內容分級制度及其他法律規定事項之規範。
6.通訊傳播資源之管理。
7.通訊傳播競爭秩序之維護。
8.資通安全之技術規範及管制。
9.通訊傳播事業間重大爭議及消費者保護事宜之處理。
10.通訊傳播境外事務及國際交流合作之處理。
11.通訊傳播事業相關基金之管理。
12.通訊傳播業務之監督、調查及裁決。
13.違反通訊傳播相關法令事件之取締及處分。
14.其他通訊傳播事項之監理。
公開 roy [2011-05-02 23:49:31 ]
  針對NCC和FCC的問題,我認為學弟已經將NCC和FCC整理得很好,因此我這個部分就不另加敘述。
  NCC和FCC在成員遴選及人數上面,的確都有不同的地方,NCC成員選舉現已改成行政院提名,立法院同意的方式,美國FCC則是依據總統的任命為主,我覺得這兩個遴選方式各有其利弊,不過或許也跟國情文化不同有所關連。


    針對日本地震報導相關問題,NCC是否要進行管理一事,我個人覺得這也跟閱聽眾族群有關,例如同樣的一則新聞報導,一般老百姓可能會認為該資訊確實已有傳達到他們想要知道的訊息,但地理學者、地球科學專家,又可能會認為該則訊息內容太淺顯。而且如何為偏頗、膚淺內容訂出一個管理的範圍,根本就是很主觀的想法,要如何制定規則,讓任何人都覺得這個規則是合理的,我是覺得太困難了。
    至於閱聽眾的部分,我是覺得現在新聞內容,感覺記者沒有做好消息來源及資料是否屬實的功課,導致有些新聞報導內容,淪為閱聽眾口耳相傳的笑話,所以我會認為與其要求NCC規範淺薄的新聞內容,不如規範新聞記者在製作新聞時,能確實做到新聞查證的工作。我認為透過規範新聞真實的手段,某種程度上也會避免偏頗、膚淺內容的新聞報導大幅減少。
公開 roy [2011-05-02 22:20:10 ]
回應老師所提出的廣告議題:

   我認為不斷重複播放的廣告,的確會因為頻繁的頻率原因,而使閱聽眾不斷接受到廣告所想要傳達的商品,使得閱聽眾被"涵化",因此導致這些廣告內容,可能會內化成為閱聽眾潛意識裡的一種意念

也就因為如此,所以假使廣告重複播放"原住民唱歌跳舞很在行,其他方面都不如漢人"的廣告內容,我認為經過不斷的廣告涵化,的確會使閱聽眾受到影響,使得閱聽眾對原住民產生刻板印象,因此
我認為廣告的確會使閱聽眾對某些特定族群、對象產生刻版印象
公開 YA!! [2011-04-30 23:42:58 ]
回應lisky

表格的話可以點擊以下網址
可以看到進一步整理後的說明喔!!


http://cid-08fb34d115e0aca3.office.live.com/self.aspx/.Public/NCC%5E0FCC.jpg
公開 lisky [2011-04-30 16:24:00 ]
YA對於NCC與FCC的比較,我雖看不到比較表,但從論述中看到掌握到了重點
也就是委員的產生方式

NCC的職權與功能的發揮,很大的程度上受委員的影響
這也正應了「再好的制度,仍須人去運作」
公開 YA!! [2011-04-30 04:42:16 ]
回應lisky

我想廣告對於刻板形象的塑造,其本身是來自於廣告必須利用有限的時間,傳達出其極大廣告訴求
因此利用社會所存在的刻板印象(可以說是一種符號),結合其所欲傳達的意旨,廣告才可以
利用極短的篇幅,達到快狠準的訴求傳達,只是無形之間,廣告所傳達的刻板印象,尤以性別刻板最為顯著,就如同一個循環,廣告將社會原有的刻板印象鞏固並強化,社會的刻板印象也因為廣告而得以不斷在各個世代間流傳,形塑出下一個或者轉化後的刻板印象
公開 YA!! [2011-04-30 04:31:52 ]
由於圖片無法成功顯現

請複製以下網址,好觀看NCC與FCC之比較表格

http://cid-08fb34d115e0aca3.office.live.com/self.aspx/.Public/NCC%5E0FCC.jpg
公開 YA!! [2011-04-30 04:30:11 ]


以上是我整理出的NCC與FCC的內容表格(請點入觀看)
針對NCC與FCC兩個最大不同之處,我想是在於其產生的方式以及職權的實際行使方面,我國NCC為行政院提名,立法院同意後施行,而美國FCC則由總統所指派,一經參議院通過後,變為一權力獨立的機構,總統不得干涉,而是對國會負責,同時NCC之於FCC擁有更多實際的權力,而FCC主要是監督以及評鑑媒體,但NCC能夠給於實際處罰,還有一些其他的不同請看表格整理


  其實NCC對於媒體所報導的內容,是可以根據行政程序法給予其行政指導的,其規定如下--「行政機關在其職權或所掌事務範圍內,為實現一定之行政目的,以輔導、協助、勸告、建議或其他不具法律上強制力之方法,促請特定人為一定作為或不作為之行為」。

   就這次日本311海嘯地震的報導而言,我個人也會覺得有些媒體過度的報導,事件本身已經是一件災難新聞了,在程度拿捏上是否還要更加注意?畢竟大量且過度密集的播放該災難片段,很容易造成閱聽眾恐慌,這次NCC的介入也是因為接到許多民眾的投訴而反應出的現象

   在加上閱聽眾易被媒體議題設定而不自知,也正因為並非全部的閱聽眾都擁有極佳的媒體素養,因此NCC更應保護閱聽眾在內容的攝入度上,只是在手段上,誠如上列法條所言,NCC所能做的只有規勸,無法以實質開罰做為逼迫,以免侵害所謂的新聞自由,因此閱聽眾在觀看媒體所傳達的訊息時,我想必須抱持著理性的態度,了解媒介的再現真實並不等於客觀真實,同時閱聽眾應對於其價值判斷的內容抱持部分懷疑,將價值判斷權回歸於本身,尋求多方媒介所報導的觀點,以得到平衡報導的功效,才能真正對於偏頗不客觀的報導,有正確的想法及洞見
公開 johnny [2011-04-25 18:50:14 ]
回應 姿儀

同意,這也是我對於當代的廣告身分感到曖昧含混的原因之一。就像華璞說的「一個好的設計,傳達的想法不只一層。」
公開 lisky [2011-04-25 10:19:35 ]
大家討論大眾銀行的廣告,是否也是一種subliminal advertising?

姿儀提到的廣告的重複,excessive,想想看廣告打得多,商品的售價是否也高?羊毛出在洋身上啊!

對於喜歡的廣告,多是否不覺得心煩生厭呢?

另外,廣告對於刻板印象的形塑,有什麼作用?

請大家上網留言。
公開 ya!! [2011-04-24 23:59:37 ]
接著要分析的是約翰走路 Johnnie Walker在之前曾經推出一系列力挺你的夢想廣告篇
力挺你的夢想篇1~5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CjnQhxytQQ
 Johnnie Walker總共製作了五集廣告,第一集講述了Jason被好友們開除了,因為好友們希望他能立即起程逐夢。第二集講述Jason逐夢過程遇到的煩惱,好友們不離不棄為他打氣。而當Jason寫出了一個好的劇本,第三集中,他和名製作人見面,卻因為劇本被偷,而前功盡棄,朋友相信他的才華,而決定出資幫他逐夢。第四集,好友們賣掉愛車、參加投籃比賽贏獎金,就為了幫遇到瓶頸的Jason逐夢,強調「好兄弟一定會幫你撐過去的」,在溝通劇本創意的過程中,Jason和好友發生口角,但是都不影響友情和逐夢的進程。第五集,Jason如願拍出膾炙人口的電影,首映會上,三個好友必須為了和客戶提案而不能參加,然而客戶卻只要首席設計師Jason主導案子,緊要關頭,Jason中途離開自己電影首映會,回到好友身邊,幫好友度過難關,為對方犧牲自己最重要的事,力挺彼此夢想的主張。

  在這一系列廣告中,由於Johnnie Walker本身也並非一個便宜的牌子,而該廣告的調性屬於高度涉入感性的方式,藉由感性的故事帶出曾經擁有的夢想的價值,結合該品牌的核心概念--約翰走路著名的「向前邁進的紳士」圖像,其背後所蘊藏的精神意涵十分廣闊,所闡釋的意念為:「所有的人,不論種族、語言,不管從事何種工作或面對不同環境時,都希望以個人的步伐向前邁進」。這樣強而有力的中心思想,象徵一種堅毅不拔的生命態度,所代表的正是約翰走路希望創造的品牌精神,因此該廣告更希望以這樣充滿行動力及開創性的品牌精神,連結人類的生命價值及情感,同時創造品牌認同,使消費者能夠在購買該品牌時,連接自己曾經擁有的夢想,進而去體認那樣的品牌價值。
公開 ya!! [2011-04-24 23:58:39 ]

  我想所有的事物都是一體兩面,廣告的本質為廣而告之,尤其他又是一種付費傳播,因此運用在好的層面一定能有正向的經濟效益,像是促進了經濟發展
降低銷售成本、創造無形的附加價值,然而藉由華麗的包裝下,的確很有可能塑造消費者的假性需求,進而在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中,實際形成購買行為

  如果依廣告呈現的方式而言,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平面廣告可以分為報紙以及雜誌,像是報紙的話,它的廣告形式就可以分為專版廣告、商業性廣告、分類廣告,而雜誌的話則可分為專輯報導的規劃,出版的別冊,還有像是活動與廣告結合的規劃
2.    電子廣告可以區分為電始以及廣播,電視的廣告行是一般常見的像是,資訊式廣告、跑馬燈廣告、節目化廣告、置入型行銷廣告,而廣播則可以分為聯播,點播
3.告示板則可以歸類於戶外媒體,諸如此類的還有像是路牌、霓虹燈、電視牆
4.網路廣告則自成一格,廣告方式通常則依網頁位置而分,像是固定板形式廣告、 動態輪替式廣告、插播式廣告以及寄件式廣告,最近還多了像是部落格廣告,或著運用其他的社群媒體傳遞商業訊息

  我想我自己本身是一個廣告兒童,雖然愛看廣告但是因為了解廣告的操作手法,所以在看待各種廣告時,基本上還是帶著理性的態度,不會衝動性消費,但引起高度話題性的廣告的確能較引起我的注意,如果他再搭配一些合適的廣告歌曲,我很容易就將他記在心中,偶而還會哼上幾句,我還記得小時候有喝過一個叫做QOO的飲料,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廣告歌是怎麼唱的





公開 roy [2011-04-24 23:10:25 ]
3.分析廣告例子

      我主要是透過電腦螢幕外接電視棒的方式,收看電視節目,也因為這種不同於傳統收視電視的習慣,我會習慣在廣告時轉台,或是打開其他視窗做別的事情,可能是廣告時間跑去寫作業,或是廣告時間上PPT看網友們對該電視劇的推文評論,因此真正完整收看且有印象的廣告其實屈指可數。
      最近我比較有印象的廣告,主要是偏重情感性的大眾銀行廣告,一個是不老騎士,以及一個媽媽為了要幫女兒坐月子,不會說英語卻孤身一人前往美國找女兒的故事。這些廣告內容,雖是主要還是為了銀行進行宣傳,但它卻也透過情感性廣告,塑造了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

      以下,我就針對不老騎士,這則情感性的廣告進行分析:
  (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5E5LQwpOy1U)

認知:
       透過廣告中,不老騎士追逐夢想的真實故事,傳達人為何活著,是因為有夢,夢想不應該隨著年齡而消逝,或是被侷限。廣告結尾並以這些平凡的不老騎士,帶出大眾銀行的”大眾”,象徵著”不平凡的平凡大眾”。

情感:
        透過不老騎士的情感要素,讓閱聽眾可以和現實生活的人生經驗作連結,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人也都有許多想完成的夢想,而夢想不應該被年齡所侷限,想做就去做,這群不老騎士們就為我們作了良好的範例。因此閱聽眾在某種程度上,會將自身投射在其中,讓自己也加入築夢之旅,進而與廣告所欲傳達的意涵產生情感連結。

道德:
        不老騎士的組成成員平均年齡約在81歲左右,且各自都患有不同的疾病,這些老人看著自己的伴侶、朋友紛紛過世,內心的感受與煎熬感受,都藉由廣告傳達給閱聽眾了解。
        在廣告中,可以看到傳統的老人形象,無法自由的東奔西跑,往往都是待在家裡養老、含飴弄孫等等,但這則廣告傳達了人老心不老,就算人老疾病多,老人還是可以像年輕人般追逐夢想,打破傳統上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
公開 佑禎 [2011-04-24 23:03:02 ]
媒體素養專題討論-廣告
第三題-找一個廣告,深入分析其義涵。
泰國人生保險廣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E01qhOraUs
  之前在大學期間,閱讀一些翻譯泰文的書籍,發現泰國有很多很有創意東西,靈機一動突然上youtube尋找泰國的廣告,看了這個廣告瞬間眼淚不自覺得留下來,這個廣告的拍攝手法是生活化的故事為行銷手段,除了賺人熱淚以外,也呼籲大眾保險的重要性,在世事難料的人生旅途,保險可以減少一些突發狀況的負擔,例如:龐大的醫藥費。廣告的旁白與背景音樂搭配,廣告商拍攝的手段,讓我不得不往下看廣告劇情的結果,也告訴我保險的重要,提醒我關心家人有沒有漏保醫療險。
  泰國廣告呈現的方式,和台灣開門見山的廣告風格很不太一樣,通常都會有故事性的鋪陳,最後再介紹產品,看完整段廣告往往都特別印象深刻,我發現除了廣告內容特別重要之外,廣告傳達方式不像是在賣產品,像在說故事,看完會特別有感觸。
例如: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mF6kEzEk0&feature=related
  另外,廣告音效的搭配也很重要,雖然是不同語言,但聲音的抑揚頓挫,會引領受眾的情緒,進入廣告裡主角的角色,當受眾對廣告內容產生迴響效果,廣告的目的-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品牌就容易銘記在受眾的腦海裡。
公開 佑禎 [2011-04-24 22:23:40 ]
媒體素養專題討論-廣告
第一題-有人說廣告帶動經濟,也有人認為廣告讓我們買了一堆不需要的東西,你怎麼定位廣告(平面、電子、告示板、網路)?
廣告的目的就是將某產品的功能,經過文字與圖片包裝後,說服民眾購買或改變民眾對產品的態度,所以廣告的影響有兩大層面:賣家和買家,廣告對於賣家的影響,是幫賣家建立品牌;對於買家而言,是告訴買家有哪些產品可以選擇,廣告原本的功效是單純的,因為近年來,品牌眾多,賣家須與其他對手競爭,導致許多廣告越做越突出,加上媒體產業的蓬勃發展,廣告收入是許多媒體的收入來源,造成今日廣告氾濫的狀況,也從其中可觀察到廣告業與媒體業密不可分的關聯。
不同媒體所呈現的廣告類型、訴求對象也不同,分類如下:
平面廣告:以圖片、文字取勝,廣告通常會放置在封面裡、隔頁用途,觀看的對象社經地位較高。
電子廣告:主要是廣播、電視,廣告時間短,但廣告曝光率較高,訴求對象範圍較廣,例如:速食店的廣告多選擇電子廣告。
網路廣告:種類眾多,從關鍵字搜尋到彈跳視窗,網路廣告有選擇收看或不收看的權力,收看廣告的對象範圍廣,但網路廣告相較於電子廣告比較麻煩的部分,在於網路廣告沒有廣電法的管束,一些不好的廣告訊息較難把關。
公開 roy [2011-04-24 22:18:51 ]
2.我是廣告兒童嗎?  廣告對我購買或其他相關行為的影響性為何?

     在某種程度上,我的確算是個廣告兒童,因為從小就愛看電視的原因,導致許多著名的廣告都曾收看過,但我覺得這些流傳許久的電視廣告,對我的大腦及心理都產生了洗腦的作用,例如有時候可能不小心感冒了,卻不想去人擠人的診所,等著讓醫生診斷我的病情,於是決定自行去藥房買感冒膠囊回去服用,在猶豫要買哪個牌子的膠囊時,會發現自己會很直覺的拿起了斯斯感冒膠囊,前去付帳。

      乍看之下,我只是很直覺式的選擇感冒膠囊牌子,但深入思考之後,卻會想到為何我選的是斯斯這個牌子?而不是其他的牌子?
這是個很好玩的決定,我想或許在收看電視的過程中,已經間接的暴露在廣告的強力宣傳,才會導致我在購買感冒膠囊的時候,已經被廣告內容給設定了意念,認為斯斯這個牌子比較好,所以決定選擇購買它。

       然而,某些時候,若我很明確的知道自己正在收看廣告,我對於那些廣告產品,反而會對其宣傳的文字說明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而較不會單純相信它的宣傳內容。所以我覺得,如果沒有受到潛在性廣告的影響,我還是可以以理性的態度面對廣告宣傳。
公開 johnny [2011-04-24 22:09:38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2EhJXx7Tp4

該廣告長達120秒鐘,觀眾卻在最後的一、兩秒鐘才會知道這其實是一支Acer的筆記型電腦廣告。廣告中用了很長篇幅去描繪阿里山、部落、原住民的景象,帶著小筆電的白種人旅行者,彷彿被錯置在一個虛擬的時空環境當中,在這個決美的環境當中,他見證了一場婚禮、和住民互動。

廣告其實是用意象式的手法,去打造一個氛圍,藉此加深觀眾接受度和印象,雖然商品本身的宣傳僅佔了極小篇幅,卻也透過廣告形象的建立,達到宣傳商品和公司品牌的目的。

現在這種意象式的廣告,能見度可說是越來越高,代表了製作成本的增加,也說明了廣告主在商品的行銷外,更益發重視廣告如提升企業或品牌形象、造成話題性、引發討論等其它的附加價值。
發表留言
暱 稱:
密 碼:
驗證碼:
頭 像:
內 容:
選 項:
發表留言不用註冊,但是為了保護您的發言權,建議您註冊帳號.
字數限制 1000 字 | UBB代碼 開啟 | [img]標籤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