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  再而衰 三而竭

一而再  再而衰 三而竭

080314   李宗薇

可能今年寒假短,年假又太接近開學,以致幾位寒假埋首寫proposal,打算開學提的同學,進度都落後。

週一腳傷拆線,兩分鐘的事,醫生卻花了十多分鐘。校醫說醫院急診室縫的太緊、太粗糙了。拆了線傷口仍然紅腫,還需包著紗布。週二趕赴暨南大學,校園已是春景,群山環繞、波斯菊盛開,逛了幾個學院。晚上搭高鐵返北時喉嚨有點疼,鼻子也不順,很像感冒的前兆,一進家門趕快用鹽水清喉嚨。腳傷仍未痊癒,應該多休息,可一堆事情等著,此時生病是奢侈。

等著辦的事情就是看論文計畫,而「衰」、「竭」,是看proposal 後的感覺。


學教學科技,又教學二十餘年,如要教導中等程度學生達到某課程的目標,並非太困難;可指導論文是另一回事。課上表現好,未必等同論文撰寫過程順利;或因寫論文是全面的企畫,需要的知識、技能層次更高。尤其過程中反映了性格中許多隱而未顯的部分,確實如文軒所說是「認識自己的過程」。對指導老師而言,也因此更認識學生吧!

那麼,什麼是寫論文的雙贏?是否意味著老師大開方便之門,統統過關?如此師生皆輕鬆,皆大歡喜?

去年底,聯合報有篇讀者投書,將指導教授分為鬼、人、神三層,最好的是神,「對研究生相當照顧,大花時間幫研究生細心改錯字與順稿。」…「有夠神等級的指導教授,那更不得了,有一國立大學的研二生,本來不急著畢業,沒想到期末時指導教授卻將論文題目、架構、公式都整理好,還明言說只要跑跑程式、填上資料,即可完成論文順利畢業!」。

我對於「指導」的界定與認知與投書者不同,我不以為上述是「神」的層次。

先不談初稿內容,單看格式就嘆氣!講了N次,思穎還整理了資料給大家,可還是有 像 Naylor、David T.(1980),(Rouner、Donna、Slater、Michael D. and Domenech-Rodriguez、Melanie (2003) 這樣的引註。

我好像在當編輯,改錯別字、改格式、比對參考文獻。

或者想,格式不對,引註有誤,有那麼嚴重嗎?且我這麼一寫,同學會滿懷歉意,「對不起,因為最近工作太忙了,又感冒…沒注意,下次改」…

可這樣的錯誤不是第一次出現,講了幾次,也改了幾次,仍然過目即忘,聽過也如耳旁之風。

我不禁想到現象下更深層的原因,就是不夠認真、敷衍的心態,漫不經心,沒有盡學生的「份」。

請不要以「我的個性就是這樣」解釋,然後依然故我。學教育的如認為人的個性就是固定不變,那麼我們應當改行了!我相信人都有改進的可能,且重點不僅是認知,而是態度與行為的實踐,要劍及履及,在行為上彰顯,不能光說不練。

我的疲累既已到衰、竭... 不由得想,廉頗老矣!





[本日誌由 lisky 於 2008-03-19 02:00 PM 編輯]
文章來自: 本站原創
引用通告地址: http://cai.ntue.edu.tw/938k014/pjblog/trackback.asp?tbID=39
Tags:
評論: 0 | 引用: 2021 | 查看次數: 21242
發表評論
你沒有權限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