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文化自己救!!
誰的文化?誰的歷史?保存運動後的群眾想像。
我們該如何看待一段發生於生活周遭,卻鮮被提及的歷史?我們該如何找尋,將一棟蘊含私人記憶的建築放進整個公共生活環境的連結?
我們該如何透過保存運動,重新梳理與包容這塊土地上的故事?參與公共議題的最後,我們得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
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環境仍是貧瘠的,目前政府僅透過文資法,「單點式」的指定古蹟, 最終地方將呈現破碎的文化地景,而民間團體「搶救」古蹟的戲碼也將不斷上演。
一個成熟的文化保存規劃需要的是更積極投入協調的政府以及具備公共意識的群眾,逐而累積成為一股社會的正向動能,從鹿港金銀廳保存事件中,似乎也看見了台灣文資保存環境的不足與想像。

「我一個收藏老
鐵馬的朋友轉述一個英國的古董腳踏車的行家的說法,他說,對老的事物的愛好是對『時間的尊崇』。」

- 吳明益

《單車失竊記》